匠心琢玉•会院师声:师说(一)
人民教师---我们共同的名字,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立德树人,一份家国情怀的担当!青春时的梦想,而立时的奋发,不惑时的坚持,天命时的练达,走进我们职业的春秋冬夏;我们一直坚守着心灵的那份净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会计人才。今天,我想听你说,师说:说出你的情怀,你是那朵清丽的矢车菊还是优雅的百合香,向你们致敬,我挚爱的老师们。
教书育人,会计人生
——访付磊老师
付磊,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共党员。1978-1982年就读于北京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之一)财贸系工业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会计学院院长,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级教授、会计学科带头人。
付磊教授在海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出版教材14部;为北京市教学名师(高等学校)、北京市先进会计工作者(教育科研系列),北京市重点学科(会计学)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世纪即被财政部《财务与会计》杂志评为“21世纪中国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中青年学人第一方阵”的40名知名学者之一。
教书育人,会计人生
付磊教授在近40年的执教生涯中,他体会到了会计这门学科研究领域之广大。和很多人一样,开始接触会计的时候,认为会计仅是一门技能,渐渐地认识到会计学问深得很,是经济、经营的重要支撑,且其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动。付磊教授在担任过多家企业的独立董事或顾问时,感到企业非常重视会计工作,财务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中枢机构之一,财务会计负责人经常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会议,与董事会一起讨论公司重大事项。在国际上,只要是与管理相关的专业,会计学都是必修课程,足以见得其重要性。会计不仅只是记录企业过去发生的事项,还要在精准把握过去的同时,运用会计数据预测未来。就研究领域而论,但凡使用会计数据的领域,都可以成为会计研究的对象,会计研究的边界不断地扩大,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多,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索和发现。
青春惜时勇担当
付磊教授告诉我们,年轻人要有高目标,眼光长远,这比读什么专业、读什么学校更重要。如今,年轻一代的我们正处于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年代。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千辛万苦,比起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那些朝不保夕、战争动荡的年代,我们是很幸运的。年轻人要好好珍惜大好时光,遇到困难,不灰心丧气,要敢于迎难而上。一件事只有努力去做才可能取得成功,而不努力则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哪怕努力了,失败了,也对得起自己。人生是一场长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也不要气馁,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才能取得进步。付磊教授还鼓励我们要学会多思考,在兼顾好学习生活的同时,不断发展个人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开阔的眼界,这对于今后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勤学笃实塑精神
在付磊教授看来,接受高能教育,是人一生的幸事。一个人之所以要接受高等教育,是因为要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经过了普通教育之后,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呢?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还要在科学人文精神上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科学人文精神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科学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们常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呢?除了专业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 眼光”不同了,看问题的眼界高了,学会了以人文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地审视世界。实际上,大学的课程安排和各种专业活动,都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只不过因为理解的不同,每个接受程度不同罢了。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很多同学重视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追求,认为只有专业技能才是今后生存的“饭碗”,其他都是虚的、空的,无关紧要。这种弥漫于一部分同学之间的,以解决一时需要为唯一目的的实用主义思想不符合大学的精神,不符合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不可取。大家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想一想,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否需要和怎样在个人精神世界上有所升华,是否需要和怎样在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得到提高。
大学的时光是短暂的,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很多知识不是完全能在大学掌握的。付磊教授深信,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大家会越来越感觉到,尽管知识在不断变化,已经学过的东西会不够用,会过时,但大学期间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对自己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学生现在就应该更为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科学人文精神,解决好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大问题。这是一个老教师对大家发自内心的真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