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琢玉•会院师声:师说(五)
立德 立信 立人
——访蔡立新老师
蔡立新,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现任会计系主任职务、分工会主席。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主讲教师。
主要兼职: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兼职主讲教师、江西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汇达商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管理咨询策划;
研究方向及成果:会计信息系统与组织决策、控制,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出版专业著作12部,其中专著3部;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16项,在《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会计信息化论文30余篇。
蔡立新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从教28年来始终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身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曾经荣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主讲教师、 “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蔡老师在课堂上是严师,一丝不苟,严谨教学;在课下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学业、考研、择业、成长等方面的引路人。
塑造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会计这一职业,要求准确、客观、真实地记录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盈亏结果,对于各种经济数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样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诚信严谨的职业道德。针对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会计行业面临的诚信缺失的隐忧,作为一名会计教师,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蔡老师告诫学生:会计是一个“高危”行业,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努力恪守“诚信求实”的道德风范。为此,蔡老师特意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计算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团队作业模式,由团队负责人根据给团队成员表现打分。为保证团队负责人正确行使权利,有担当意识,蔡老师对他的责、权、利进行了明晰,并建立必要的评价监督机制。对于个别想当“老好人”的团队负责人,蔡老师会及时指出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在成绩上酌情扣减,以示惩戒,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业绩评价公平性与严肃性。在蔡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都能自觉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严守标准,不徇私情,诚信意识也就逐渐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建立起来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蔡老师总是喜欢细心观察学生,他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会计学院学生的表现欲,在大学高年级阶段降到了最低点(蔡老师给学生上的专业课大多在大三以上阶段)。突出表现在:课堂互动疲软,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多是怕回答错了被其他学生笑话。
针对这种情况,蔡老师积极引导,并把平时成绩的评价点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通过多管齐下,让学生们增进自信心:热情鼓励、肯定参与互动的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耐心引导与点名发言相结合,循循善诱启迪学生思考问题;接龙递进与相互补充,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课堂互动方式,暨检查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增强了学生间的信任和自信心。针对个别挫折感较强的学生,蔡老师更是春风化雨,助力成长。有一名学生因学业困难,情绪低落,找到蔡老师。了解情况后,蔡老师经常在课下找她谈心,化解心结,鼓励她重塑信心。临近毕业时,在蔡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该生收到了安永和普华永道的接收函,实现了梦想。学生说:蔡老师不仅是我的专业课老师,更是我的人生引路人,他帮助我重建信心,更增强了我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研究生说,蔡老师睿智博学,有仁爱之心,选蔡老师当导师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还能够聆听蔡老师对自己职业发展、专业实践问题的有益忠告。在学生的心目中,蔡老师永远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对蔡老师的最好的褒奖。
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蔡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要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千万不能偏科。因为课程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是无数教师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结晶,只有把这些知识都学到手,在将来择业时才能从容应对。
在教学过程中,蔡老师发现一部分学生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有用”的就认真学,认为“没用”的就少学甚至不学。其实,即便从就业的角度看,这种学习方法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蔡老师对他们说,要知道,是未来选择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未来,因为我们不知道将来要干些什么。所以现在就应把要学的都学好,培养起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以便在将来获得更多的机会。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专任教师,他深知对于这样一门复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既懂会计又懂电脑还要懂管理,否则,讲课的难度会很大。推而广之,一名教师只有在掌握了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后,才可能在教学上做到游刃有余。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多多: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又开阔了他们的学习视野;在校时,他们可以自觉加强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毕业后,他们又能胜任多种角色。所以,从他当教师的那一刻起就从没放松过学习。他以本专业为“点”,以相关或相近的专业为“面”,通过不断地扩展,最终达到点面结合。但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在本校修完了城市经济研究生和会计研究生课程后,他又师从郑海航教授攻读企业管理博士生学位。经过多学科的学习历练,蔡老师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了,在讲授同一个专业问题时,他可以从多个学科视角切入分析,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夸蔡老师博学、睿智、善思……
在担任计算机会计教研室主任后,他引导、鼓励教师自觉养成教学质量控制意识,坚持“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他的带领下,“计算机会计学”于2008年获评校级精品课程,由他主编的《计算机会计学》教材荣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一等奖;由他主编的专业教材《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第二版)》荣获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3年由其主持申报成功北京市市级教改立项项目“校企联动培育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的实践研究”,实现我校在教改立项联合项目申报上的零的突破;由其主持申报成功的2013校级重点校改立项课题也已于2015年顺利结项,研究结果获评为优秀,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已经在会计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得以推广应用;其主持申报的“互联网+环境下财经类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于2016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于2013年主持申报成功北京市教委社科项目,领导课题组成员对“云计算时代的会计服务”进行科研创新攻关。截止到目前,围绕上述课题蔡老师带领他的学术团队(以研究生为主)于2014年-2016年两年多时间内公开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3篇为核心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了业界和同行的好评。蔡老师坚持教书育人,其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他本人获评校级优秀导师。他是我国较早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者,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任副教授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15篇为核心论文,2篇为权威论文,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刊载;出版著作10部,其中专著3部(1部独著;1部两人合著;还有1部为参著);该同志主持和参加纵向项目共20项,其中由其主持的北京市教委项目3项,以第二、第三负责人参加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他本人也于2007年荣获北京市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8年,执教不悔,在蔡老师看来,指导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顺利实现就业,只是一个初步的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奉献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是 “账房先生”,只有创造价值,才能在为社会增加财富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他经常向学生倡导的价值理念,也是他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专业培养理念,在“大智移云”时代到来的社会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