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由我校与北京会计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共有来自全国无形资产领域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媒体的100余人参加。校纪委书记杨世忠、副校长王文举、校长助理兼会计学院院长崔也光、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解小娟、会计学院副院长顾奋玲、副院长李百兴、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王竞达,以及会计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李百兴主持。王文举在代表学校致辞中提到继1999年“第二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后,16年后该研讨会重新来到我校,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与会代表简单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和会计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校和会计学院的发展,并预祝研讨会取得成功。北京会计学会秘书长李学平在致辞中也介绍了近年来学会与会计学院的学术合作情况,并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
开幕式后,大会安排了四个主题报告,杨世忠主持了由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我校资产评估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玉廷教授所做题为“我国无形资产和商誉评估若干问题”的主题报告,二者共同分析了我国无形资产和商誉评估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在天津财经大学田昆儒教授的主持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汤湘希、中国知识产权运营联盟理事长马维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崔也光分别就经济新常态、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若干问题思辨,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效应研究等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下午的研讨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三个会场进行分组报告;第二阶段安排两个主题报告。
第一分会场由首都经贸大学王凡林教授主持。天津财经大学的于玉林站在宏观视角,指出创新发展无形资产必须解放思想,提出“大无形资产”的概念;金蝶软件的乐志军以华为、谷歌、金蝶为例,创新提出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是无形资产;云南大学李经路报告了关于公司规模和研发投入关系的研究成果;首都经贸大学的梁美健就碳资产评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王凡林针对网络依赖型企业IT风险的识别与治理,提出加强法治环境控制、引入IT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机制等建议。
第二分会场由首都经贸大学顾奋玲和南京审计学院董必荣两位教授主持。董必荣简述了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天津财经大学的李振就美术作品是否是无形资产进行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游宇诠释了研发投入与提升企业价值之间的间接关系;首都经贸大学的于鹏就地缘联系、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闫明杰简述其对品牌资产会计识别研究的观点法。
第三分会场由首都经贸大学马元驹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傅钟仁两位教授主持。湖北大学的陈金勇通过回归模型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实际控制人与品牌投入的关系做出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田正佳以核心竞争力为例对新型无形资产的发展创新进行阐述;天津理工大学的刘程程分析了如何解决专利权质押融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的刘永涛提出连锁董事的网络会影响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在分组讨论之后,在首都经贸大学栾甫贵教授的主持下天津财经大学苑泽明教授、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德富先生分别围绕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价指数研究和“互联网+”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模式探索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最后李百兴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并做了总结。
此次会议为全国无形资产领域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会议时间紧凑、内容丰富。与会代表对会计学院的会议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会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