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移动课堂:会计学院师生赴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学习

  移动课堂:会计学院师生赴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学习


     2015年10月22日,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由院长崔也光、书记解小娟带领,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调研学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移动课堂,增强师生对国有大型企业生产的直观认识,将师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带入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移动课堂让会计分录变成了真实的流水线和成本管理系统。

      教学第一节:曹妃甸工业园区。首站来到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了解这个填海而成的新区。曹妃甸工业区常务副书记通过区域规划沙盘、高铁线路沙盘、产业园区规划沙盘和工业园区规划沙盘,详细介绍了曹妃甸区域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等。曹妃甸工业园区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辐射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东北亚和全世界,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是唐山市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河北省国家级沿海战略的核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具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形成了多个产业园区,实现了飞速发展。

  

       教学第二节:首钢的变迁。首钢集团迁安钢铁公司孙仁雄总会计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首钢集团搬迁的始末以及搬迁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迁安钢铁公司的基本状况和财务管理状况向同学们做了介绍。为释放北京环保压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首钢集团主动提请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工业园区。完成搬迁后,经过战略规划与执行,在首钢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中央和地区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首钢公司的年产钢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迁安钢铁公司为例,从生产铁到刚到热轧板到冷轧板,迁安不断实现技术飞跃,会计核算形式体系的变化、财务政策与会计准则的执行以及首钢与迁钢进行的资产置换细节等都有其闪光点。他指出,公司在健全制度、明确成本核算对象、强化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以及成本控制上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资金管理方面,一定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同时必须与账面实际相结合。

  教学第三节: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副总经理黄明启自豪的将一个现代化的新首钢介绍个我们。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建立于2007年,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临海靠港的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首钢京唐公司从原料场、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到成品码头,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流运距,流程紧凑。高炉到炼钢的运输距离只有900米,在大型钢铁厂中运距最短;炼钢到热轧实现了工艺零距离衔接;1580毫米热轧到1700毫米冷轧只一路之隔。一期吨钢占地0.9平方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集中采用了高效率的大型装备,5500立方米高炉,7.63米特大型焦炉。炼钢厂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规模。烧结机、热轧生产线、冷轧生产线以及制氧机等,都是先进的大型装备。这些装备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财务处杨玉芳处长为师生介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管理情况。公司投产三期大型工程以来,由于工业流程与布局的合理性、大型装备运行的高效性、自主创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循环经济的节能减排性等主要涉及的成本和利润变化,表现为成本逐渐下降,利润逐步上升;企业通过推进六西格玛管理项目和6s现场管理、推进贯标工作以及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等提高了公司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教学第四节:看钢花飞溅、热轧成材。来到高炉生产区,观看热轧板制作流程,400米长的参观台站满了老师和同学。大家亲眼目睹了高炉内由铁水到钢水到热轧板的加热流程和冷却再冷却,并自动分装成卷,传送带输送成品的生产流程。“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让师生们对被业内国际专家评价为“目前世界上大型钢铁企业最佳流程”的生产运行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规模和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让书本变成了现实。走进首钢,师生们对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有了直观认识,了解了钢铁企业的财务核算流程,认识到制造业中的会计处理,核算,列报,披露等与课本中传统的模式有了很大的区别,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有些落伍,甚至与现实产生了脱节。实践出真知,走出教室,走进生产实践一线,让师生们见识到企业实际业务开展的流程和财务业务的高度配合。移动课堂为师生的学习和科研开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