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尚与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记会计学院研究生会颐和园游
9月29日,会计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了以“国际时尚与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为主题的颐和园秋游活动,大家共同领略了由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设计的18米高的大黄鸭与这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园林的完美融合的奇妙风景。研究生会各部同学早七点半在学校东门集合,选择低碳环保的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一路上说说笑笑来到颐和园。
大黄鸭是一系列巨型充气黄色橡皮鸭的总称,每款均由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设计。从2007年开始,大黄鸭就开始游历世界,每次大黄鸭都会引来当地粉丝的疯狂追捧,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笑,极大程度上实现了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橡皮鸭作为世界各国儿童年均出现的形象。可以治疗大家心灵,放松心情,无国界之分、不歧视任何人、也不带有任何政治内涵。从香港到北京园博园再到颐和园,大黄鸭在中国的每次亮相都会引起轰动。也许人们会认为时尚现代的维多利亚港湾、朝气蓬勃的园博更适合这个澡盆里摇摇晃晃的“小”黄鸭,然而大黄鸭入驻昆明湖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国际时尚与传统文化,听着类似于反义词的一对儿组合,此时此刻却在颐和园昆明湖上上演着冲击与融合的戏目。不少同学对大黄鸭的存在表示不解,不知道它究竟为什么而引人注目,于是有的同学便说,它有商业价值呀,关于大黄鸭的正版盗版周边,餐饮,还有颐和园本身不都是因为大黄鸭而受益匪浅么?这样说着又有同学进行反驳,颐和园本来就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园林,即使没有大黄鸭的到来,它自身的魅力依旧可以使游客络绎不绝。此刻大黄鸭在秋风的吹拂下,在十七孔桥旁边微微地摆动着肥大的身躯,仿佛在仔细听着同学们的讨论。
大黄鸭能够在昆明湖上嬉水,其实就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包容与进步。当人们看到大黄鸭清澈单纯的眼睛,仿佛见到了那个坐在澡盆里拿着小黄鸭塑料玩具的自己,怀念着自己的青葱而单纯的岁月。当你看着徜徉在昆明湖上的大黄鸭,看着随风摇曳的柳叶,看着悠久的十七孔桥,看着有些已经分辨不出模样的石狮,我们会觉得这仿佛是一场神奇的穿越之旅,那些鉴证着历史的石狮、石桥、湖水,就像祖父祖母般看着这只刚刚出世的鸭子,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见闻。大黄鸭与颐和园,这不正是国际时尚与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吗?
会计学院研究生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