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受顾奋玲院长的诚挚邀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曾铁兵老师为2020级审计专硕的同学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如何做审计研究”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如何进行审计研究展开,曾老师从职业发展历史看背景和理论、从行业状况看案例数据取舍、从准则制度文件看依据目标后果、如何寻找研究的资料和案例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曾老师对以上各方面特别是职业发展历史部分非常熟悉,准备的也十分充分,在曾老师认真的讲授下,整个现场的同学们都热情高涨。
讲座第一部分,从职业发展历史看背景和理论。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历史,曾老师认为在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15-16世纪意大利,由于大规模的海上和陆地贸易需要投资并伴有巨大风险,出现了合伙制企业,也出现了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的审计师。其次,在18-19世纪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出现了股份制企业。为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英国出台公司法要求由独立第三方对公司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职业正式登台入室。对于这两个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用代理理论解释。之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资本市场得到全面发展,美国国会出台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并出具报告,注册会计师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针对这一阶段,可以用信息理论解释。最后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诉讼浪潮,大公司财务丑闻日益增多,要求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强化。这一阶段,可以用保险理论和看门人理论加以解释。此外,曾老师还提到随着最近一轮全球化的落幕,地区化、本土化的兴起,加上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碳经济的全新影响,应当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讲座第二部分,从行业状况看案例数据取舍。曾老师讲到,我们不同于发达经济体的审计市场高度集中度,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相对弱化,各地区事务所规模基本上以中所为主,分所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行业发展的地区特点尤其突出,具有典型的大国特色。也就是地区间、规模间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由于以上原因,在选择行业数据进行案例研究时,全国的综合的数据具有一定局限性,地区数据会更有意义。
讲座第三部分,从准则制度文件看依据目标后果。就后果而言,曾老师例举了证监会2011-2020年查处上市公司及审计师以及1998-2002年美国四大与财务舞弊经典案例,这都是案例研究和案例学习重要的资料来源。曾老师以康美药业及正中珠江为例,详细分析了案例的始末及其带来的经济后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深入研究的思路,如A股集体诉讼第一案、正中珠江大量客户流失以及最新出台的对康美药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行政处罚等。就准则依据而言,曾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新证券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公司治理原则、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与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十四五规划。曾老师提醒我们,这些准则和办法至关重要,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尽量到上述准则和办法中找条文找依据,也可以根据准则挖掘问题进行开题。例如,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一般都可以提及独立性与职业判断,可以参考职业道德守则相关规定。职业道德守则根据SEC的独立性框架修订,是非常完整的分析体系。又如,对事务所管理下一步措施的撰写可以参考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和财政部十四五规划。
讲座第四部分,如何寻找研究的资料和案例。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研究数据来源,曾老师提出目前来源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财政部的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中注协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系统、证监会或交易所系统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和审计信息、各种商业机构和的研究信息数据库。关于案例来源,曾老师提出我们可以关注第一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法规库、行业最新准则制度解答等等;第二可以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例如审计与鉴证、事务所治理与管理等等;第三可以关注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行业调研分析报告、专家指导意见与分析等;还可以关注中国证监会网站、财政部网站、MPACC案例库、各高校论文、事务所编写的准则解析和案例等等来获取案例。
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表示在此次讲座中收获颇丰,并将带着曾老师的谆谆教导继续努力前行,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要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学术研究,创造出璀璨的学术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