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会计学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成绩显著。经过前期的谋划动员、精细辅导、重点打磨,有效提升申报文本质量。本年度会计学院共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近年来,会计学院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人才优势,紧抓高层次科研成果培育工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级项目孵化培育力度,充分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持续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研究质量,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级项目孵化培育力度,强化有组织科研工作,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与发展。
具体获批项目清单如下: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同行业公司信息披露与中小投资者信息处理:影响机制与经济后果
负责人简介:
刘瑞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同行效应等。在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金融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项目简介:
打开投资者信息处理全过程的黑箱,有助于理解投资者决策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对活跃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本课题借助投资者互动平台的研究场景,依据信息处理框架下信息获取和信息整合环节,首先,探究中小投资者对同行业公司信息的关注和获取。其次,利用互动平台提问内容,使用机器学习和交互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刻画投资者信息整合行为,从而探究其中机制和影响。最后,本课题研究中小投资者信息处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跨层级供应链隐性关联交易的形成与风险传导研究
负责人简介:
衣昭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供应链与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会计研究》《世界经济文汇》《会计与经济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简介:
扩大有效需求、防范虚假交易带来的风险隐患,是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安全有效供应链体系的内在要求。跨层级供应链隐性关联交易隐蔽性强、交易额巨大,具有突然性、不可控性和传染性等风险特征,对经济有重大负面影响。本项目聚焦我国企业跨层级供应链隐性关联交易,重点研究其形成和风险传导机制。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跨层级供应链隐性关联交易基本特征、形成和风险传导机制的认识,深入剖析新形势下企业的合谋与虚假交易问题,并为加强隐性关联交易治理及其风险管控提供有效政策建议。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数智化赋能国有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机制、路径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简介:
许晨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国企改革、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等。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管理》《会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学术观点发表于《北京日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以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
项目简介: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突破性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企创新应当发挥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智化时代,给国企突破性创新带来新机遇。本课题论证了国企可以充分利用数智化实现技术层面从外部引进到自主研发、组织层面缓解代理问题达到组织协同,进而利用外部环境的政策支持提升竞争优势,助力实现突破性创新。课题通过专利引用模式差异和SBM模型,综合运用组态分析、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等方法,检验数智化对其影响及其中机制。为国企在数智化赋能下实现突破性创新提供更可靠的科学决策支持。
项目类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公平竞争审查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负责人简介:
周静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兴趣为宏观竞争政策、供应链关系与微观企业行为。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国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1项。
项目简介:
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课题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背景,从微观企业层面探索公平竞争审查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课题不仅能够从理论上进一步明晰公平竞争审查在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潜在效应,还有助于加深对公平竞争审查微观传导机制的理解,为助力资本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高水平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与实践启示。
项目类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 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示范效应与经济后果研究
负责人简介:
孙芝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美国迈阿密大学Herbert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股东积极主义、ESG信息披露以及国有企业社会价值。在Journal of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项目简介:
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在单纯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存在效率不足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政府代替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直接手段,需要承担在追求个体价值最大化之外的附加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在我国国有企业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加积极践行ESG理念的内在、外在驱动因素的特殊制度背景下,研究这一特殊的制度特征能否为完善我国ESG生态体系建设提供一条新的出路。
项目类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ESG报告鉴证对ESG信息披露效用的影响机制研究
负责人简介:
李甜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ESG、审计,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项目简介:
ESG信息披露效用是衡量信息价值的有效尺度,是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ESG评级不确定和信息“漂绿”会减少投资者信息认同,影响ESG披露在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用。本项目立足我国ESG发展实践,探究资本市场ESG信息披露效用问题,分析ESG报告鉴证提升信息效用的深层作用机理,有助于理解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行为动机,以及ESG信息效用的实现机制,并为提升企业ESG信息效用、驱动ESG报告鉴证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项目类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矩阵指数空间模型的估计及基于该模型的京津冀地区碳配额分配研究
负责人简介:
杨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空间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信息披露。在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Econometric Reviews,Empirical Economic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简介:
现有的空间计量建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然而,关于矩阵指数空间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矩阵指数空间模型具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运算上的优势。本研究提出了四个子课题,分别探讨矩阵指数空间社会网络模型的估计、矩阵指数空间非平衡面板模型的估计、固定效应下矩阵指数空间面板模型的GMM估计、基于矩阵指数空间模型的京津冀地区碳配额分配研究。通过这些子课题的研究,丰富了矩阵指数模型和空间计量建模的理论体系,为实证经济学家在应用该模型时提供了理论基础。子课题四中京津冀地区碳配额分配方案的研究则为京津冀地区和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撑。
项目类型: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数智赋能北京老字号品牌传播研究
负责人简介:
王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品牌资产会计、环境资源会计领域的研究。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管理评论》《经济与管理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不确定性条件下技术创新与品牌资产价值关系研究》《品牌策划与推广》等著作。
项目简介:
北京市是我国老字号品牌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是数智资源禀赋最充裕、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在以数智赋能老字号品牌传播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资源优势和重要的标杆意义。本项目聚焦数智赋能北京老字号品牌传播的机制及实现路径问题,以老字号品牌传播管理为主线,对如何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实现老字号品牌推广的可行方案进行深层次探索。